歷史陳列展作為進行黨史教育、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之地,很多有著豐厚黨建歷史的地方都有歷史陳列館,這些陳列館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們牢記歷史,更讓我們接受好的正面的黨建教育。
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陳列展
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陳列展(一期)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縉云山辦公地舊址正式開展,展廳通過場景設計、實物展示、微縮模型、多媒體等形式,集中展現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慶的歷史。
總展覽面積共計1100余平方米。此次開展的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陳列展(一期),以鄧小平、劉伯承、賀龍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的相關歷史為主線,展現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慶的歷史。其中,鄧小平舊居中主要展示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基本陳列由解放西南、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4個單元組成;劉伯承舊居中主要展示劉伯承在重慶的歷史,基本陳列由早期革命、解放大西南、建設大西南、在渝佳話4個單元組成;賀龍舊居中主要展示賀龍在重慶的歷史,基本陳列由早期革命斗爭、解放西南、發展體育、生態保護4個單元組成。總展覽面積共計1100余平方米。
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陳列展(二期)項目計劃在開放現有展陳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挖掘、拓展展品征集、優化展陳布局、提升展陳內容,提檔升級“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陳列”主展廳,形成1+3(即1個主展廳、3個專題廳)的展覽布局,使之成為“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文章來源:新華網,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由于天津博物館展廳進行5G設備安裝施工,五樓“智啟津沽—嚴修與天津近代文化教育”“硯拓—天津博物館藏古硯與拓片展”“殷契重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特展”“鏡影—天津博物館藏古代銅鏡展”展廳將于11月7日(周四)交替臨時關閉,施工完成后正常開放。

為什么要做扶貧展廳?扶貧展廳的設計和制作,它以實物、文字、圖片、聲光、電等多種形式可以系統展示當地脫貧攻堅心路歷程及輝煌成果。近日,廣東省佛山市新屋村的重點扶貧產業——百香果種植,是2018年成立的以“村委﹢合作社﹢農戶”模式運營的扶貧產業,是積極推進“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政策的重要抓手。

簡介:辛亥革命紀念館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金洲北路563號,201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全國性題材紀念館,建筑面積為20722.038平方米,總投資約3.19億元人民幣。

日前,“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和13個分展區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官網和H5頁面全景展廳正式上線。觀眾可以通過在線展廳足不出戶、身臨其境地欣賞“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全部展出作品,歡迎在線觀看。

出于防控疫情需要,全國各地博物館暫時閉館。人們不能出門,精神食糧卻不能斷。江蘇博物館系統陸續公布網上展廳和虛擬展廳,展示博物館陳列、臨時展覽、精品館藏文物,文博愛好者在電腦和手機上就可以“云游”博物館。

中山大學地質礦物博物館位于中山大學南校區地環大樓C座一樓,面積105平方米,展出了礦物、巖石、史前生物化石、寶玉石、構造巖、礦石等類型標本,大部分標本是我系師生在幾十年的教學、科研中采集的,部分來自國內外專家、校友、同行友人的捐贈。標本總數達1200件,但因展館面積限制,僅展出部分標本;同時也是我系實驗中心觀察實驗平臺的一部分。

第 93 屆中國國際醫藥原料藥 / 中間體 / 包裝 / 設備交易會(API China)將于 2025 年 11 月 12 - 14 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辦。對于參展企業而言,合理規劃展臺設計搭建時間,是確保展示效果與參展成功的關鍵。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又稱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中國地方專門性博物館。1957年籌建,1959年建成開館。該館館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是一座中間大廳、繞以回廊、兩層圓頂的建筑。它原是清末廣東咨議局。辛亥革命后,廣東人民在這里召開大會,宣布反清獨立。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在這里舉行宣誓就職典禮。1925年9月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等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毛澤東主編《政治周報》時在這里辦公,譚延闿、李富春主辦的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和何香凝主辦的中國國民黨婦女運動講習所在這里上課。它是大革命時期一個重要的革命舊址。

王老吉涼茶博物館在廣州白云山腳下開館,是王老吉為慶祝品牌誕生185周年經兩年建設完成。博物館坐落于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內的全國首家半敞開式中醫藥博物館神農草堂園區之松喬宮,是全球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科技含量最高的涼茶博物館。
